close





來到巴黎市郊的奧薇小鎮時,是2012年1月1日的早晨。幾個小時前,還擠身在巴黎

凱旋門旁的人群中,感受那沒有倒數,沒有歌手演唱,有點喧囂,有點混亂,又有點

歡樂的法式迎新年! 這會兒卻來到一個人煙稀少的小鎮。 因是新年假期,所有的

店鋪都關門,街上偶有的幾輛車緩慢前行,彷彿怕速度會破壞小鎮的寧靜。車內的乘

客搖下車窗,帶著微笑向我們揮手,冷清的街道頓時流露一股溫馨。

 

奧薇小鎮距離巴黎約四十分鐘車程,此處是梵谷(Vincent Van Gough)生前最後居住

之處,也是他創作力蓬勃,完成多幅巨作的地方。 二十七歲才決心學畫的梵谷,在

短短的十年間,創作了大量的畫作及素描,卻也飽受了經濟缺乏與精神不穩定之苦。 

1889年,在其弟西奧(Theo Van Gough)的安排下,他來到了奧薇小鎮,接受嘉舍醫

生的診治。奧薇的平靜生活,給了他充沛的靈感,與高更(Paul Gauguin)的交往,也

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。然而,好景並未持續多久,在一次與高更爭吵,割下自己的耳

朵後,他的精神再度不穩,而西奧婚後的負擔加重,讓病中的梵谷深為拖垮弟弟而自

責。 1890年七月,他選擇在給他靈感畫下Wheatfield with Crows(有烏鴉的麥田)

那一片麥田中舉槍自盡,兩天後告別人世。而西奧也因傷心過度,在半年後離世。兄

弟倆一同安息於此寧靜的小鎮。

 

紛飛的雨絲下,我們一群人默默地漫步,揣想著梵谷在小鎮上的生活。 腳下踏的,

是梵谷曾踏過的土地;目光所及,是梵谷畫作裡的景物。一股微妙的情懷油然而生。 

 

縱然有大畫家在此辭世,小鎮並沒有炒作,也沒有喧嘩,只是低調地在每一個對應的

景觀前,掛上一小幅梵谷畫作的複本,讓來訪的遊客可以靜靜地緬懷大畫家的一生。 

梵谷以及印象派先驅大師多比尼(Charles-Francois Daubigny 1817-1878)的銅像,

在園中一角靜靜地佇立著,稍不留神,就會錯過。

 

梵谷畫作中的奧薇教堂(The Church at Auvers),在陰沉的天氣下,更顯肅穆。 沿

著教堂邊的小徑往前右拐,就是通往麥田及墓園的小路。 導遊怕大新年地觸霉頭,

建議我們不用前去,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大家還是欣然前往。 時值冬季,我們看

到的,不是如畫作中充滿生命力的金黃色麥田,而是一片灰僕僕的大地。但遠觀這片

土地,還是會為腦海中那個梵谷舉槍自盡的畫面感到震撼!誰能料到,給了他靈感完

成巨作的地方,竟也是他舉槍結束自己生命之處,而生前潦倒困迫的他,又豈知他自

己身後遠播的聲名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法國 奧薇小鎮 梵谷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陶立思 的頭像
    陶立思

    陶立思的隨想世界

    陶立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